首页 工作总结工作报告工作计划演讲稿自我鉴定思想汇报心得体会述职报告实习报告 公文书信 职场知识 范文大全 资源下载

你情我愿,我愿无声,我愿跟随你

时间:2017-11-21来源:海达范文网

相关热词搜索:你情我愿,我愿无声,我愿跟随你

  我愿无声,你情我愿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广东中山一所学校推出“无声食堂”,倡导在就餐过程中,学生安静就餐,以微笑、眼神以及统一的手势语进行沟通,从而达到集体安静、有序就餐的目的;饭后,同学们有序地整理餐桌,将餐盘放到指定位置分类摆放。据老师介绍,学生们们如需要加菜添饭,可以通过眼神和手势进行交流。比如,手势1代表饭,2代表菜,3代表汤……不需要发出叫喊声。总之,学生从进门到用餐结束都基本在无声中进行活动。校方表示,倡导“无声食堂”,不是说绝对不讲话,如确需沟通,要尽量做到轻声细语,不对周围人造成干扰。对学校的这一做法,有人赞成,有人质疑针对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与权衡。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我愿无声,我愿跟随你
 
  《红楼梦》故事起始“林黛玉进贾府”中作者花了大量的笔墨,不论从恢宏奢华的欶造了宁国府之景观,还是从家仆佣人之多,衣着打扮之华丽。都着重于塑造一个大家世族的地位。但其中令我感到惊讶的是一顿家宴。“外间伺候之媳妇丫鬟虽多,却连一声咳嗽不闻。寂然饭毕,各有丫鬟用小茶盘捧上茶来。”若论出身。林家也算是钟鼎之家、书香之族。林如海作为巡盐御史,黛玉在这样的家庭也算是颇有家教,但依然为贾府家宴之礼仪修养而感到惊讶。可见,即便是用餐之“寂然”。也是一个家庭的修养与社会地位的巧妙折射。
 
  与之类似的还有广东中山一所学校的“无声食堂”。倡导学生安静用餐,以手势沟通,不对周围人造成干扰。从而达到集体安静、有序就餐的目的。这颇有种恢复旧时礼仪的意味。且不说《红楼梦》中的大家礼仪,《论语》中即有“食不言,寝不语”的名言。虽说我们现代的教育无需刻求儒家的一套礼数,但求“礼”的本质是修养立德的君子品性,这在“无声”便可见一斑。无声用餐并不是流于形式,而是使学生养就心有他人、换位思考的观念。在用餐这样一点一滴的小事中着手提高自身修养,才是“无声食堂”的真正用意。
 
  去日本旅游时我观察到一个现象,在四通八达、上下车络绎不绝的地铁上,乘客大多安静看书或睡觉,鲜有人在电话里高谈阔论,甚至连手机铃声都少有听到。日本地铁关于手机的使用,普通座要求静音,优先座甚至要求关机,这是为什么呢?这不仅仅是因为营造一个安静的乘车环境。更是因为可能有乘客做了心脏搭桥手术等,心脏起搏器易受电波的干扰。为了这样一个小小的可能情况,日本乘客愿意忍受一时的不便来保障他人安全并形成长期习惯。这已经不是个人的素养,而是整个社会的文明、是日本社会相互尊重、互不打扰、关爱弱者的公共道德。地铁是一座城市的文化窗口,而相比于大片的宣传,一节“无声车厢”似乎更具说服力、更能体现日本市民普遍的高修养。
 
  学校固然要传道授业,但正如蔡元培先生所言“学校的本质和核心是人格教育”;社会固然是群体自行发展的产物,但通过法律对道德进行制约与发扬更是培养公共道德素养的有效途径。我愿无声,愿食堂无声,愿地铁无声,愿心有他人、行则无声。成就你我共同宁静。
 
  大师点评
 
  霁夜同学:下午好!看到你写在草纸上的文字,就知道你是一个勤奋上进、严于律己的同学;看到你文中的内容与观点,更深知你是一名有大局意识、善于理性思考的青年;看到文中的素材,基本确定你是一位会学习、善积累的语文学习的爱好者。基于以上认识,我对文章进行了深入的阅读和严格的解析,因为我相信你能理解。这篇文章的亮点如下:一、结构简单,观点鲜明。全文只有四段,其中前三段属于叙议结合的方式,整体看来,简捷利落。在三个事例的叙述中又进行了详略处理,各有不同,折射出构思中的思路安排与运用素材的能力。在叙事的基础上阐发的议论,有的放矢,联系紧密,充分挖掘出素材的深意。二、素材广泛,说服力强。三个事例素材看起来简单,但来源却是古今中外,这样的选材涉及的范围很广,本身就宣示着一种说服力。理论论据的运用更是恰到好处,深化了观点,增加了文章的文化底蕴,起到了一语千钧的作用。三、创新尝试,彰显独特。本文在结构上突破了材料引入再举例论证的模式,而是通过开篇引用经典导出观点,然后由材料中的事例引向更加深入广泛的现代思考,日本“无声车厢”的事例更把话题引向社会这个大海洋。文章最后在此基础上的总结,由浅入深,辩证合理,深刻明确,可以看出用心之深。那么这篇文章的问题在哪里呢?首先是对标点的轻视,影响了读者的整体感知。文中误用的标点,固然有译者的原因,但老师也回看了你的原文图片,有很多看不出来的点点点。这些错误的标点,让老师反复梳理你的文句,那么如果是其他读者呢?以后一定要重视标点的使用。其次是素材,虽然体现了旁征博引,但依然显得单薄。说到底材料中的素材只是一个引子,拿来作正文的论据,还是有偷懒的嫌疑的。那么这样算来,事例还是少了些。另外,“林黛玉进贾府”这一事例叙述稍显冗长,入题慢了些。就这两点来说,特别考验你的就是标点的正确使用,望能注意。第三、段落过简,不太符合阅卷老师的审美定位。考场作文最好在五到七段,你这篇文章如果从随笔的角度来看,赋分会高些。但作文材料在此,建议你还是适当增加段落。另外前三段之间的过渡还是应该考虑一下,使其具有提示作用。否则容易给人以罗列素材的感觉。霁夜同学,从下午到午夜,老师即使没有坐在电脑前写批语,但也一直在思考你这篇文章。此刻夜深人静,雨还未下,但我心已然清朗,因为有你这篇简明有序、沉静自然的文字相伴。愿霁夜同学:雨霁常升彩虹愿,静夜多读名家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