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理解品味,让繁华永存
相关热词搜索:正确理解品味,让繁华永存
生活在国际化大都市上海,繁荣昌盛的城市生活使人们大都日渐浮躁,人们对于“品味”的定义也逐渐误入歧途。当代城市人所讲究的“品味”,是档次奢靡的用品;是用度张扬的气场;是形象虚伪的派头。用林清玄的话说:“人们追求的不是品味,而是道貌岸然的虚荣心。”秦朝百姓民不聊生,秦始皇却妄想制造那气派的阿房宫;唐末国内战火纷飞,国君却一骑快马献荔枝只为搏贵妃一笑。使王朝纷纷没落的是人们心中的品味丧失。当今上海虽表面上光鲜亮丽,但若我们继续误解品味的真谛,可能会走上王朝葬送繁华的旧路。
造成对“品味”的曲解,个人与社会都有责任。从个人角度来看,我们没有吸取历史教训,大多数人都被一时的繁荣冲昏了头脑。我们缺少一种较为正确的精神力量。于是事业的竞争沦落为奢侈品的攀比。正如李世民所说:“以史为镜,方能知兴替。”我们知道历史,却没能以之为镜来反省自己,因此误解了品味。所话说:富不过三代。放眼社会这个“大家族”,第一代创造财富,第二代享受财富,第三代挥霍财富。这样的变化虽说是普遍规律,却终究是全社会面对日渐沉沦的“第三代”选择不作为而造成的恶果。社会没有做出正确的引导,人们不能以史为镜,灭亡也只能算是咎由自取。
要想改变对“品味”的曲解,个人与社会当共同努力。就个人而言,我们应重拾工匠精神。古有王羲之笔墨染池的持之以恒,今有李万军潜心研究,开发高铁的坚持不懈。有了这样的充满正能量的精神力量,我们个人的“品味”将不再是虚荣,取而代之的是不忘初心与无私奉献。对于整个社会而言,要引导人们的思想。可以大力推广军训和志愿者服务等活动,这样的活动不仅磨练人的意志力,更能使人们把艰苦奋斗和报答社会作为应当讲究的“品味”。有了这样的品味,大都市的繁华才能永存。
讲究品味固然重要,追求正确的品味更可贵,个人与社会应共同努力,拒绝浮躁与虚荣,让繁荣的物质财富与宝贵的精神财富永远留存。